(央視財經《天下財經》)大米是日本唯一可以自給自足的糧食,然而隨著人口減少和飲食習慣的變化,日本大米的年需求量正在以每年10萬噸的速度減少。為了促進消費,一些商家開始在產品創(chuàng)新和應用領域拓展上下工夫。 近日,記者走訪了日本大阪市一家新開張的米店。與只銷售地方特產大米的傳統(tǒng)米店不同,這家店的主力商品是大米餅干、米果零食和糙米米線等多種大米加工食品,其中微波爐加熱食用的速食米飯尤其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。據店長介紹,年輕消費者傾向于購買方便快捷、小包裝并且有新意的產品,針對這樣的需求他們還推出了多種口味的小杯裝速食拌飯,以及適合做壽司的大米,還有放涼后也不容易變硬的大米等高附加值產品。 日本大阪市某米糧企業(yè)董事長 川西修:大米加工食品目前銷量急速增長,但普通大米卻不好賣。所以目前最頭疼的是米農,種出來也賣不出好價錢。 在日本,每年新米上市后,上一年度收獲的大米就會成為陳米。而陳米積壓過多則會造成米價下跌等影響,目前日本陳米的庫存量已經達到76萬噸,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了8成。為了促進消費,日本一家企業(yè)正在利用品質較差的陳米,以及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碎米開發(fā)生物塑料。通過在石油中摻加部分大米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,根據摻入大米比例不同,最多可減排70%,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牙刷、餐具、玩具和塑料袋等產品。 日本某大米生物塑料生產企業(yè)首席執(zhí)行官 神谷雄仁:從今年4月起,日本政府將施行環(huán)保減塑新法,要求大量提供牙刷的酒店等企業(yè)削減塑料使用量,所以最近有非常多的企業(yè)來訂購和咨詢大米塑料。 近年來由于勞動力短缺、利潤微薄等原因,越來越多日本農民放棄種田,導致棄耕地日益增多,目前全國棄耕面積已達43萬公頃,相當于兩個東京都的大小,但依然出現(xiàn)了大米供需失衡的狀況。為了避免米價過低損傷農戶利益,日本正在通過政策調控削減大米產量,呼吁農戶調整生產計劃,并提供補貼金來推動向飼料米轉產。 有業(yè)內人士認為,隨著日本各項環(huán)保政策的推行,利用荒廢農田種植非食用大米,用于制作生物塑料,可能會成為改善日本農業(yè)現(xiàn)狀的突破口。 來源:央視財經 (編輯 龔新語) |
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沈愛群 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,4月6日
IT之家 4 月 6 日消息,據財聯(lián)社報道,韓國官員周日表示,